
“国内的比特币如何卖掉” 的问询,看似是资产处置的实操问题,实则暗藏对虚拟货币交易合法性的认知误区。必须明确的核心事实是:我国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保持高压打击态势,比特币兑换、交易等相关业务均属非法金融活动,境内不存在任何合法的比特币出售渠道。试图通过任何方式在国内卖掉比特币,不仅面临资金归零的风险,更可能触发民事追责乃至刑事处罚,这是不可触碰的法律底线。
一、本质定性:“卖币” 即踩非法红线,无合规路径可言
我国监管政策对虚拟货币交易的定性从未松动,“卖币” 行为从根源上就不具备合法性:
- 政策层面:全链条禁止交易活动
2021 年 “924 通知” 明确规定,虚拟货币兑换、为交易提供撮合服务等业务全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一律严格禁止并依法取缔。即便通过境外平台向境内提供服务,同样属于非法范畴。这意味着,无论是通过线上平台、线下 “币商” 还是熟人转让等方式卖掉比特币,均违反监管要求,不存在 “打擦边球” 的合规空间。
- 司法层面:交易行为一律无效
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指出,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的民事法律行为违背公序良俗,应认定为无效,由此引发的损失需自行承担。上海某法院审理的案件中,张某出售比特币后因对方未付款起诉维权,最终因交易非法被驳回诉求,印证了 “卖币” 行为不受法律保护的司法原则。
二、卖币陷阱:看似 “变现”,实则 “踩雷” 的三重危机
试图在国内卖掉比特币的过程,每一步都暗藏致命风险,且风险程度随交易规模升级:
- 资金风险:诈骗与平台跑路双重收割
境内 “卖币” 多依赖非法渠道,而这些渠道本质是诈骗工具。不法分子常通过社群宣称 “高价收币”,诱导卖家先转币后付款,收款后立即拉黑;或搭建虚假交易平台,以 “快速变现” 为诱饵,待卖家充值比特币后冻结账户卷款跑路。2024 年某案件中,李某通过 “币商” 出售价值 30 万元的比特币,转币后被对方失联,因交易非法无法维权,损失全部自理。
- 法律风险:交易即违法,面临多重追责
即便卖币未遭遇诈骗,行为本身已涉嫌违法。根据监管要求,参与虚拟货币交易可能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;若通过卖币获利金额较大,还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。北京某 “币商” 因长期收购、出售比特币,累计交易金额超 200 万元,最终以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,并处高额罚金。
- 刑事风险:触碰洗钱红线,追责无门槛
比特币的匿名性使其成为黑灰产转移赃款的重要工具,卖币过程中极可能接收涉诈、涉赌赃款。“两高” 司法解释已明确将虚拟资产交易列为洗钱方式之一,即便卖家不知情,若交易资金涉及犯罪,累计金额超 3000 元即可构成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。广州某用户出售 1 枚比特币,因接收资金为诈骗赃款,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,最终承担退赔责任。
三、核心提醒:放弃 “变现” 幻想,远离交易是唯一出路
需特别澄清的是,境外平台向境内用户提供的 “卖币” 服务同样非法,且资金跨境流转会加剧损失风险。我国已建立央地联动的常态化打击机制,从交易平台、支付渠道到 “币商” 均在严打范畴,任何宣称 “安全卖币” 的说法都是诈骗话术。
综上,国内不存在合法的比特币出售渠道,“如何卖掉” 的问题本身就建立在非法前提之上。卖币行为不仅无法实现资产变现,反而会导致 “币财两空 + 法律追责” 的双重后果。对持有比特币的公众而言,无需纠结变现方式,只需牢记:任何虚拟货币交易均属非法,停止交易、放弃幻想,才是守护自身财产与法律安全的唯一选择。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