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香港稳定币最新名单有哪些机构” 是当前数字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。结合香港金管局 10 月最新通报及官方披露信息,截至 2025 年 10 月,正式持牌的稳定币发行人名单仍处于空白状态,但 36 家申请机构构成的 “准名单” 与前期沙盒参与者,已勾勒出市场的核心玩家图谱。
从官方权威信息来看,金管局官网 “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纪录册” 明确显示 “现时尚未有持牌的稳定币发行人”,这与 10 月 9 日披露的 “争取 2026 年初公布首批名单” 的时间线一致。目前市场所谓的 “稳定币名单”,实际可分为两类核心主体:
一类是36 家正式牌照申请者,涵盖银行、科技企业、Web3 初创公司等多元类型。其中传统金融机构表现活跃:渣打香港联合安拟集团、香港电讯组建的 Anchorpoint 已提交申请,其港元稳定币 HKDG 的储备方案(70% 短期国债 + 30% 现金)早于 5 月便公开披露,与监管要求高度契合;汇丰银行则聚焦跨境支付场景,拟发行美元与港元双币种稳定币。科技与 Web3 阵营中,京东币链科技的 JD-HKD 主打供应链金融,圆币创新科技的 HKDR 侧重 DeFi 流动性服务,均已完成申请材料提交。
另一类是前期沙盒测试参与者,虽不代表必然获批,但具备先发优势。2024 年 7 月公布的沙盒名单包含三组机构:渣打联合体、京东币链科技、圆币创新科技,三者均已通过真实场景测试,其技术架构与合规方案得到监管初步认可。不过金管局明确表示,“进入沙盒不代表必然获批,核心看申请材料成熟度”。
值得警惕的是,部分非官方渠道提及的 “12 家持牌机构”“18 种稳定币” 均为不实信息。金管局强调,首阶段仅发放个位数牌照,且未持牌机构的任何推广均涉嫌违规。
综上,香港稳定币当前无正式持牌名单,36 家申请者与 3 组沙盒机构构成核心潜在玩家群体。2026 年初首批名单的公布,将成为判断市场格局的关键节点,在此之前需警惕虚假名单误导。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