炒币的收入是合法的吗?认清虚拟货币交易的法律性质

随着虚拟货币概念的兴起,“炒币” 成为部分人眼中的 “投资渠道”,但炒币的收入是否合法,始终是公众关注的核心问题。从我国现行法律与监管政策来看,答案早已明确 —— 炒币收入不具备合法性,且参与者需承担多重风险。

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态度一贯清晰。自 2017 年起,央行等多部门便连续发文,强调虚拟货币并非法定货币,不具有与人民币等同的法律地位,相关交易活动不受法律保护。2021 年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更是明确指出,虚拟货币交易、兑换等行为,可能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,严重扰乱金融秩序,这从根本上否定了炒币行为的合法性,其产生的收入自然也缺乏法律支撑。

从实际案例来看,炒币收入的 “合法性” 更无从谈起。近年来,多地法院审理的炒币纠纷案件中,因平台倒闭、资金被骗等引发的诉讼,法院均以 “虚拟货币交易非法” 为由,驳回投资者要求追回损失的诉求。更有甚者,部分炒币活动还与洗钱、跨境资金非法流动挂钩,参与者不仅无法获得所谓 “收益”,还可能因涉嫌违法犯罪被追究法律责任。

对普通投资者而言,切勿被 “高收益” 噱头误导。我国严格监管虚拟货币交易,本质是维护金融安全与公众财产安全。与其冒险参与炒币,不如选择股票、基金等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,才能真正保障自身权益。综上,在我国法律框架下,炒币收入不合法,远离虚拟货币交易,才是规避风险的正确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