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稳定币立法通过:数字金融的新里程碑

 

在全球数字金融浪潮中,香港迈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步 —— 稳定币立法正式通过。这一举措为香港数字金融生态注入了强大活力,对本地乃至全球金融格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。

今年 5 月 21 日,香港立法会宣布《稳定币条例草案》通过,并于 5 月 30 日在宪报刊登《稳定币条例》,该条例于 8 月 1 日正式生效。此条例旨在设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的发牌制度,完善虚拟资产活动监管框架,平衡金融稳定与创新发展。根据条例,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,或发行宣称锚定港元价值的法币稳定币,均需向金融管理专员申领牌照。持牌机构必须满足储备资产管理、赎回、反洗钱等一系列严格要求,销售对象与广告宣传也受到明确限制。

从香港自身数字金融生态发展来看,这一立法意义非凡。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执行委员高承实指出,明确的监管框架将吸引全球投资者和企业参与香港稳定币业务,提升香港作为数字资产交易和创新中心的地位。稳定币作为规模最大的真实世界资产(RWA)之一,其合法化、规范化为金融资产代币化、智能合约应用等创新提供基础设施支持,也为其他 RWA 的发行管理提供借鉴。例如,在跨境支付方面,稳定币可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,尤其在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中潜力巨大。同时,它作为 Web3.0 重要组成部分,将助力构建更完善的去中心化应用生态。

在全球稳定币监管竞赛中,香港凭借 “多币种”+“价值锚定监管” 模式抢得先机。与欧盟 MiCA 框架的 “功能监管”、新加坡的 “分级牌照” 体系不同,香港开创性地采用 “价值锚定监管” 原则,只要涉及港元价值宣称,无论发行主体所在地,均纳入监管范围。这种制度设计让香港在监管制度上独具优势。

HashKey Group 首席分析师丁肇飞认为,条例出台揭示了香港特区政府在 Web3.0 领域的系统性布局。香港正着力构建全球领先的 Web3.0 监管框架,在虚拟资产交易平台(VATP)监管和稳定币发行监管基础上,将启动场外交易(OTC)和托管服务的立法咨询,逐步形成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。同时,香港积极推动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试点,计划与内地监管机构合作,探索离岸人民币(CNH)稳定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应用场景,并与数字人民币(e-CNY)试点形成有效衔接,强化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。此外,香港金管局计划发布 RWA 操作指引,推动传统资产链上代币化进程,培育融合传统金融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生态。

香港稳定币立法通过,是其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大胆探索与创新实践。这不仅为香港本地金融市场带来新机遇,也为全球稳定币监管提供了 “香港方案”,在数字金融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,有望引领全球数字金融监管与创新的新潮流 。